举重,一项充满力量与美的运动,自古以来就备受世人关注。从古希腊奥运会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,举重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。在我国,举重运动也有着悠久的历史,一代代举重运动员为我国在国际举重舞台上赢得了无数荣誉。本文将从举重的起源、发展、技巧、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,以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伟大的运动。
一、举重的起源与发展
1. 举重的起源
举重运动起源于古希腊,据史料记载,早在公元前708年的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上,举重就已经成为一项竞技项目。当时的举重比赛主要是男子之间的较量,比赛规则较为简单,参赛者需要将重物举起至头顶。
2. 举重的发展
随着历史的发展,举重运动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。在19世纪末,举重运动开始进入现代体育领域。1904年,举重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。20世纪初,国际举重联合会成立,标志着举重运动进入了规范化、系统化的阶段。如今,举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项重要体育竞技项目。
二、举重的技巧与训练
1. 举重技巧
举重技巧主要包括抓举和挺举两个部分。抓举要求运动员在抓住杠铃后,迅速将其举过头顶;挺举则要求运动员在挺举杠铃的完成腿部和身体的协调配合。
2. 举重训练
举重训练分为力量训练和速度训练。力量训练主要包括杠铃卧推、深蹲、硬拉等;速度训练则侧重于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反应速度。
三、举重的意义与价值
1. 塑造健美体魄
举重运动能够锻炼人体的肌肉、骨骼和内脏器官,有助于塑造健美的体魄。长期从事举重运动的人,身体素质普遍较好。
2. 增强意志品质
举重运动需要运动员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,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。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。
3.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
我国举重运动员在国际舞台上屡创佳绩,为祖国赢得了荣誉。观看举重比赛,能够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感。
4. 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
举重运动作为一项重要的竞技项目,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。它不仅为运动员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,还促进了体育产业的繁荣。
举重,这项充满力量与美的运动,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。在我国,举重运动已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体育竞技项目。让我们共同关注举重,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,共同见证这一伟大运动的辉煌!
举重分为抓举和挺举两种。
1.抓举:在抓举比赛中,要求运动员将杠铃平行的放在两小腿前面,两手虎口相对撞杠,伸直双臂并用一次连续动作将杠铃举过头顶。
2.挺举:挺举比赛里,运动员以两个分解的动作把杠铃举过头顶。先将杠铃放置于身体重心的水平线上,屈腿预蹲,将杠铃提起,经过胸前将杠铃置于双肩之上,身体直立;然后是两手握杠,曲臂,下颌与杠平,把杠铃举过头顶,动作完成。运动员要等到裁判判定站稳之后才能算成绩有效。
男子举重原有8个级别是:56、62、69、77、85、94、105公斤级和105公斤以上级,于2018年由国际举联调整新的10个级别是55(非奥)、61、67、73、81、89(非奥)、96、102(非奥)、109公斤级和109公斤以上级共10个级别。女子举重原来7个级别是:48、53、58、63、69、75公斤级和75公斤以上级,新的10个级别也调整为:45(非奥)、49、55、59、64、71(非奥)、76、81(非奥)、87公斤级和87公斤以上级。男女6个非奥级别只在奥运会以外的赛事举行。
2021年男子十级别举重世界纪录:
1. 55公斤级别:挺举166公斤,总成绩294公斤,由朝鲜选手于2019年9月18日世界锦标赛创造。抓举依然是标准135公斤,无人打破。
2. 61公斤级别:抓举145公斤和总成绩318公斤由中国选手李发彬于2019年9月19日创造。挺举174公斤由印尼选手伊拉万创造。
3. 67公斤级别:抓举155公斤由中国选手黄闽豪于2019年7月6号世界杯赛创造,挺举188公斤由朝鲜选手朴正周于2019年9月20日世锦赛创造。总成绩339公斤由中国选手谌立军于2019年4月21日,亚锦赛创造。
4. 73公斤级别:抓举168公斤,挺举198公斤,总成绩364公斤,三项都由中国选手石智勇于2021年7月28日东京奥运会创造。
5. 81公斤级别:抓举175公斤,中国选手李大银于2021年4月21日亚锦赛创造。挺举207公斤,总成绩378公斤,由中国选手吕小军于2019年9月22创造。
6. 89公斤级别:抓举179公斤,挺举216公斤,总成绩387公斤,三项依然是标准,无人打破。
7. 96公斤级别:抓举186公斤,总成绩416公斤,由伊朗选手莫拉蒂·苏赫拉布于2018年11月7日世锦赛创造。挺举231公斤由中国选手田涛于2019年7月7日世界杯赛创造。
8. 102公斤级别:抓举191公斤,挺举231公斤,总成绩412公斤,依然是世界标准,无人能破。
9. 109公斤级别:抓举200公斤,由中国选手杨哲于2021年4月24日亚锦携配赛创造。挺举241公斤,由乌兹别克选手努鲁尼诺夫于2021年4月24日亚锦赛创造。总成绩435公斤,由亚美尼亚选手马特洛斯扬于2018年11月9日在世锦赛创造。
10. 109+公斤级别:抓举223公斤,挺举226公斤,总成绩488公斤,三项都有格鲁吉亚选手拉沙·塔拉哈德兹于2021年8月4日东京奥运会创造。
2021年女子十级别举重世界纪录:
1. 45公斤级别:抓举85公斤,挺举108公斤,总成绩191公斤。三项世界标准无人能破。
2. 49公斤级别:抓举96公斤,总成绩213公斤,都有中国选手侯志慧于2021年4月17日亚锦赛创造。挺举119公斤,由印度选手查努于亚锦赛创造。
3. 55公斤级别:抓举102公斤由中国选手黎雅君于世锦赛创造。挺举129公斤,总成绩229公斤,由中国选手廖秋云于2019年9月20日世锦赛创造。
4. 59公斤级别:抓举110公斤,挺举140公斤,总成绩247公斤,都有中国台北选手郭婞淳于亚锦赛和世锦赛创造。
5. 64公斤级别:抓举117公斤,挺举145公斤,总成绩261公斤,都由中国选手邓薇于世界杯赛和世锦赛创造。
6. 71公斤级别:抓举世界标准117公斤无人打破。挺举152公斤,总成绩267公斤,都由中国选手张旺丽于世锦赛创造。
7. 76公斤级别:抓举124公斤由朝鲜选手林正心于2019年世锦赛创造。挺举156公斤由中国选手张旺丽于2019年世界杯赛创造。总成绩278公斤,由朝鲜选手林正心于2019年亚锦赛创造。
8. 81公斤级别:抓举127公斤,挺举158公斤,总成绩283公斤,依然世界标准,无人打破。
9. 87公斤级别:抓举132公斤,挺举164公斤,总成绩294公斤,依然世界标准,无人打破。
10. 87+公斤级别:抓举148公斤,挺举187公斤,总成绩335公斤,由中国选手李雯雯于2021年4月25日亚锦赛创造。
二、规则
举重比赛包含两部分:抓举和挺举。运动员在赛前2小时要称量体重。
先进行抓举,休息10分钟再进行挺举;运动员抓举、挺举的试举次数均为3次,并将最好的成绩(公斤)计入总分中用来确定排名。运动员被点名后,在试举前允许有1分钟的间歇时间(如连续试举则为2分钟)。男子与女子项目的举重和试举规则相同。
上场顺序是根据运动员所要的重量、事先抽签顺序和举过的次数来排定的。试举时所要重量轻的先举。如果第一次试举重量相同,签号小的先举。如果第2、3次试举重量相同,试举次数少的先举。如果试举次数也一样,则上次先举的仍先举;比赛场上的杠铃重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。每次试举成功后,必须增加1公斤的倍数。
举重比赛的裁判系统需要3个白灯、3个红灯和1个蜂鸣器。比赛临场裁判员3名,裁判员手里各控制1个白灯和1个红灯。裁决时,3个白灯为成功;3个红灯为失败。如2白1红或2红1白,那就要少数服从多数,前者仍为成功,后者为失败。
奥运会举重比赛使用的杠铃和杠铃片都是经国际举联认可的。男子杠铃杆重25公斤(加上两端卡箍),女子杠铃杆重20公斤。25公斤重的杠铃片为红色、20公斤为蓝色、15公斤为黄色、10公斤为绿色、5公斤为白色、2.5公斤为红色、2公斤为蓝色、1.5公斤为黄色、1公斤为绿色,0.5公斤为白色。
举重比赛每个级别的比赛分为抓举与挺举两个部分,最后综合两部分的成绩得出总成绩,所举重量最大者获胜。如成绩相等,比赛前体重轻者名次列前;如成绩和体重相等时,先举起的运动员名次列前。